您当前的位置:华体会(中国) > 华体会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> 专项绩效管理 > 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体...
地方政府执行力提升体系,适用于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、地市州、县区政府,对提升本级机关部门和下级政府的执行力、强化重大专项工作的落实、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、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,是一套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,融“决策、执行、监督、评价”为一体。
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政策要求
十九大报告提出,“转变政府职能,深化简政放权,创新监管方式,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,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。” 强调“增强狠抓落实本领,坚持说实话、谋实事、出实招、求实效,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,勇于攻坚克难,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。”
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,为人民干事是天职、不干是失职。要完善激励约束、容错纠错机制,旗帜鲜明给积极干事者撑腰鼓劲,对庸政懒政者严肃问责。”
各地抓落实、强执行面临的困难
为了落实中央精神,各地党委和政府狠抓落实。然而,全面深化改革阻力重重,推动经济发展任务艰巨,各部门办事效率低下。面临这一系列的困境,执行力备受考验。
1. 日常工作人浮于事、工作好坏一个样、各部门履职低效;
2. 重大项目责任分解不明、各方推诿扯皮、进度一再延迟;
3. 专项工作执行计划笼统、监督汇报走形式、落不到实处;
4. 通过走访全国近三十个省市、实地调研两百多个地方政府及部门,在现实工作中,发现了一系列导致执行不力的现象和问题;
5. 目标和任务不明确,工作计划不具体,工作衡量不精细,停留在口号上,既落不到实处,也无法评估实效;
6. 责任分解不细致、互相推诿,没有节点倒排,上面喊一步、下面动一步,进度连环拖延,甚至不了了之;
7. 工作不量化、不留痕、不可视,上下级信息不对称,甚至蒙在鼓里,导致追责无据,滋生形式主义;
8. 督查推进主要靠文件、会议和汇报,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支撑,不仅落后低效,而且滋生变通、应付的歪风。